聚焦单元整体 跨域共研新篇——周南梅溪湖中学徐雪华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口帮扶大湘西)四月教研活动
(通讯:杨诗)精研单元谋整体,聚力云端拓新程。为探索科学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提升教师文本研读与教学设计能力,促进跨区域教研协同发展,4月24日,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徐雪华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口帮扶大湘西)联合望城向阳中学、永顺县芙蓉镇中学、灵溪镇中学、苏区塔卧中学全体语文教师,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基于“单元整体架构下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模式研讨与交流。此次活动由傅江黎老师主持,教师发展中心许晴主任莅临指导。
活动流程
一、聚焦整体设计,共话备课新范式
活动伊始,教师发展中心许晴主任作开场致辞。许主任指出,本次教研活动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搭建新平台,建立教师线上交流机制,让远程教研、资源共享成为常态。二是传递新理念,通过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转型。
随后,我校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雪华老师对七年级语文组目前所实践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分享。徐老师首先对“单元整体架构下的教学设计”集备模式做概念界定,即立足单元视角统筹规划教学要素,以实现教学的系统性优化;接着介绍了其操作原理,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威金斯的理解性教学设计等;徐老师着重介绍了集备模式的实施流程——团队组建、组内备课、初稿分享、集体研磨;最后,从“破解碎片化教学困境”“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促推教师专业成长”三个维度总结其实践价值。
二、锚定单元架构,分型展示新实践
接着,此次集备团队组长万艳老师具体解析了集体备课中的关键一环——单元整体架构。万老师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聚焦“草木山川寄情思,人生行路悟真谛——探寻文学作品中的托物言志与生命哲思”主题,从设计理念、单元目标、单元重点、教材简析、单元课时安排等多层面呈现本单元整体架构设计,为参研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范式,也指引与会教师如何研读单元教材、梳理单元教学脉络与建构知识体系。
接下来的分课型教学设计展示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首先,杨秀梅老师分享了精读课教学设计《井冈翠竹》。杨老师紧扣教材中“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特点,理解文章意蕴”这个教学点,通过“一改标题理脉络”“二改标题明特点”“三改标题辨手法”等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解码文本深层意蕴,并明确“托物言志”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应用与作用。
施京佚老师分享的是自读课教学设计,她以《外国诗二首》为例,从“纵横关联解教材”“立足发展说学情”“注重能力说目标”“环环相扣说流程”“浓缩文本说板书”五个方面对自己的课例进行分享。施老师紧紧依托“自读课型”,多维度设计“读”的活动,从两篇联读到单篇赏读再到两篇联读,着力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贾运波老师分享的是本单元作文课教学设计。贾老师通过对《紫藤萝瀑布》《井冈翠竹》《陋室铭》《爱莲说》的梳理,确立了“以我观物,赋物其志——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指导”这一专题,并从“范文引路,探究技法”“依志寻物,形神相通”“传神描写,状物之行”“物我合一,抒人之志”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破解托物言志习作中“所托物,物志疏离”的难题。
三、凝聚研讨智慧,共探发展新路径
在互动研讨环节,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古代诗歌五首作品之间该如何联读?”“单元后的写作专题内容要不要进课程设计?”“自读课文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支架合宜?”……各位老师积极研讨,现场思维碰撞热烈,一个个疑惑在探讨中逐渐明晰。
以共研促共享,以共享谋共进。本次研讨活动通过模式分享、案例解剖、跨域对话,为基于单元整体架构的教学设计这一集备模式落地提供了明晰路径,也为校际交流搭建了友好的桥梁。未来,周南梅溪湖中学徐雪华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口帮扶大湘西)将积极落实学校教研规划,以“教学共研、资源共创、成果共享”机制推动校际合作交流,共绘语文教育新图景!
通讯:杨诗
编辑:李人扬
一审:符豪良、许晴、李艳波、徐雪华
二审:李冠男
三审:曹共平、吴伟